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当前热门:科创板首批公司迎解禁:多家大股东“惜售” 实际减持影响有限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2022-07-18 09:14:43

随着科创板开市三周年临近,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三年限售期的首发前股份将迎来解禁。7月15日晚间,首批公司齐发公告,其中9家公司股东表示延长锁定期6个月或12个月,或承诺解禁后6个月内不减持。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多家公司股东主动延长锁定期、承诺一定期间不减持等,印证了科创板“关键少数”对公司中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解禁不等于减持,大股东、董监高减持需遵循减持规则,3个月内可通过集中竞价减持的占比较低,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此外,科创板公司成长性良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解禁后有望迎来长线资金入驻。


【资料图】

对中长期发展有信心

9家公司关键股东“惜售”

具体来看,上述9家科创板公司中,中国通号、容百科技、心脉医疗和虹软科技等4家公司控股股东自愿不解禁并延长锁定期6个月;新光光电共同控股股东中最大股东自愿不解禁并延长锁定期12个月;天宜上佳、嘉元科技和华兴源创等3家公司控股股东以及交控科技第三大股东承诺在股份解禁后6个月内不减持股份。

以7月15日收盘价计算,上述9家公司延长锁定期和承诺不减持的股份对应市值达808亿元,占首批25家公司理论解禁市值比例超四成。

对于延长锁定期或承诺不减持的原因,大多股东表示是基于对行业前景和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为了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增强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例如虹软科技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延长锁定期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投资价值的认可;华兴源创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则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以及本着对社会公众股东负责的态度,为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公众投资者利益。

除上述9家公司股东外,天准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因前期增持股份,此次限售股解禁后在11月17日前不减持。

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解禁以及后续潜在的减持压力,基本面较弱的个股在大规模解禁时往往表现不佳。但是多家科创板公司控股股东延长锁定期或者承诺一定时间内不减持,可以增强各方对公司未来发展和行业前景的信心,减少市场情绪带来的抛压。

“9家公司股东表态延长锁定期或不减持,减小了解禁对公司股价的压力,有助于科创板公司大股东的错峰减持。此外,叠加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减持规则,将进一步减少集中减持压力,有助于平滑对市场影响,维护市场稳定。”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解禁不等于减持

对二级市场实际影响有限

解禁与减持之间并不能直接画等号。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解禁后不同股东退出意愿有明显差别,大股东还可能要考虑控制权、维护公司股价等多方面因素;另一方面,即使相关股东需要减持,其减持比例、减持时间也受到减持规则的严格约束。而且,通过询价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受让方也有限售期约束。

从上交所大股东和董监高减持规则来看,大股东、董监高90日内集中竞价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此外,如果大股东同时兼任董监高,其每年减持上限还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25%。由此,经初步测算,科创板此次解禁股东3个月内集中竞价方式最大可减持股份市值不足科创板总流通市值的2%,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另外,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还应当提前15个交易日进行预披露。据记者梳理,截至7月17日,尚未有首批上市公司发布此次解禁股东相关减持计划。因此从股份解禁到开始减持、再到产生市场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影响程度也更为平滑。

邵宇表示,解禁后减持是正常市场行为。大股东是否减持与公司估值存在一定关系。只要大股东对公司中长期发展有信心,进行适当减持也是正常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客观上看,减持是股东固有权利,是上市前老股东合理合法的退出方式,依法合规进行减持行为是正常市场行为,并且受到减持比例、受让方限售期等规则约束。真正受到市场诟病的主要是违法违规减持、重要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清仓式”减持、短期大量卖出的“脉冲式”减持。

不过,开板以来,科创板监管紧盯各类违规“苗头”,一旦出现违规减持将会受到严格监管。更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创设了A股独有的询价转让减持制度,在不冲击二级市场的情况下,为首发前股东提供更加便捷和市场化的退出渠道。自2020年7月份推出以来,已有18家公司24批股东实施了询价转让,成交金额约132亿元。从实施效果上看,询价转让前后公司股价波动较小,询价转让计划书公告后1周、15个交易日及1个月,股价平均上涨3.16%、3.95%和6.55%,有效维护市场的稳定性,为股份减持提供了缓冲带。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期多家科创板公司正在密切对接询价转让的工作事宜,或将成为常用的减持方式之一。

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解禁后将吸引长线资金“入驻”

开市三年来,科创板已逐渐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成长性凸显。2019年至2021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70%,增幅领先于A股其他板块。今年一季度,科创板业绩也领先其他板块。

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已有29家科创板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20家公司业绩预喜(预增、略增和续盈),大全能源业绩增幅最高,为344.28%。

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来看,科创板向好趋势不会改变,驱动科创板的核心是中国新一轮科技周期以及中国优势科创产业的全球突围。而且,参考当年创业板经验,解禁后市场压力得以释放,伴随着上一轮中国科技产业升级,成为彼时创业板结构性牛市的起点。

科创板开市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投资者交易理性,以形成专业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业界认为,解禁后个股流通性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流动性,为机构投资者等长线资金进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兴业证券策略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当前公募基金与陆股通对科创板仍属低配,而流通股本偏低或是影响机构投资者增配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公募基金为例,今年一季度,公募对科创板个股的重仓顺序与流通股本及流通市值大小基本呈正相关。未来随着更多筹码进入流通,将为机构投资者入场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也将进一步打开增配科创板的空间。

7月15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和配套业务指南,做市商业务将进入实操阶段。“科创板做市商制度落地,将进一步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平抑市场波动,增强市场韧性,充分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也有助于消化解禁减持压力,推进科创板的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孙金钜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中国允许险资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中国允许险资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中新网10月25日电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更多

2018-10-25 10:37:17

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综合性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提高

开栏语:5月11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聚焦提高上市更多

2019-05-15 15:42:46

A股共有22家上市公司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19家S

本报讯大额负债已成为压垮上市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A股共有22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处于资更多

2019-05-15 16:10:11

券商11个工作日对233家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共调研1

■本报记者 周尚伃5月份以来,A股持续震荡,但丝毫没有影响券商的调研热情,券商的投资动态也颇受投资者关注。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5更多

2019-05-21 16:13:28

5月份30家险企调研68家上市公司 较4月份同期环

整体来看,主动出击调研的险企中,大型上市险企及中型险企较多■本报记者 苏向杲保险资金由于资金量大、久期长等特性,备受二级市场关注。更多

2019-05-21 16:18:32

235家上市公司或其主要股东获得纾困支持,涉及资

主持人吕江涛:对于中小企业近年来一直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为应对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纾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稳定更多

2019-05-22 15:50:36
上市公司数量增至200家,科创板对龙头企业吸引力不断提高

上市公司数量增至200家,科创板对龙头企业吸引力

从2019年7月22日开市至今,近17个月的时间,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实现了从0到200的转变。12月7日, 随着新致软件(688590 SH)的上市,科创板更多

2020-12-08 08:48:07
多行业复苏进一步趋强 508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喜

多行业复苏进一步趋强 508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喜

最新数据印证了经济转暖态势。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从去年A更多

2021-01-19 08:29:49

今年以来206家上市公司披露减持计划 合计最高减

开年不到一个月,A股共有206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减持计划384份,相比去年同期的313家有所下降。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发稿时,以首次更多

2021-01-26 08:35:29

1300多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公布,九家公司2020年业

近期,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密集发布,大幅预亏股接连出现。数据显示,已预告2020年经营业绩表现的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56家公司预亏超过1亿元更多

2021-01-27 08: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