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大棒”,周小川、易纲等共议最优政策解_当前热点
来源:第一财经 2023-03-30 17:55:59

碳中和进程比想象中来的慢了一些,诸多困难和挑战亟待破局。如何找到最优政策组合推进碳中和进程?绿色金融如何支持转型经济活动?碳中和过程中,金融机构应该扮演这样的角色?接下来有可能出台哪些政策框架?


(相关资料图)

3月29日,在博鳌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的讨论环节中,多位重量级嘉宾就上述议题发表了观点。

找到最优政策解

如何找到最优的政策组合来推进碳中和进程,在政策层面有诸多讨论。比如,是否要用碳价格、碳税的机制作为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等。

对于如何找到最优政策组合实现“双碳”目标,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关键在于多个政策目标优化协调。

在减排方面,一些国家倾向于使用价格型工具,比如税收、补贴、免费配额的发放等都是价格型工具;也有一些国家更多的采用非价格的政策措施,比如靠企业的觉悟、纯粹靠计划、靠指导投资等。

关于推动碳中和的各种政策工具,包括碳市场和碳税等价格型工具,以及行业发展政策或激励机制等非价格型工具的作用,周小川表示,这些政策工具在推动减排方面都有一定作用,本身不一定有优劣之分。但在现实中,政府往往同时有多个政策目标,有些目标之间有时还存在相互冲突,就需要在多个政策工具中寻找最优并做好个目标之间的平衡。因此,价格型和非价格型工具不能完全分开来看,有些情况下价格型工具更有效,但非价格型工具也能通过优化设计实现近似价格效果。

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加大棒”。其中,高碳价或碳税即“大棒”,适中的碳价是“小棒”或“中棒”,人民银行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我们以低息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接受低成本资金的金融机构须支持碳减排项目,同时承担向社会披露相应信息的义务。碳排放具有强外部性,除碳价和碳税外,更重要的是披露问题。”易纲表示,“胡萝卜”支持工具重点在于要求商业银行对碳足迹、发放碳减排贷款的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按季披露,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同时引导全社会提高对碳达峰、碳中和紧迫性的认识。

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推出两类碳减排支持工具,一类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项目,另一类支持煤炭的清洁利用,截至去年底已执行一个完整年。截至2022年末,碳减排支持工具已提供资金3000多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近6000亿元。

易纲称,低息再贷款需要收回,金融机构自担风险,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合适的。

据介绍,除最初的21家全国性中资银行适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外,7家外资银行和数十家地方法人银行也陆续加入。从效果来看,2022年支持工具已带动碳减排量约一亿吨。此外,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要不断拿出政策“组合拳”,加大绿色低碳政策供给。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以制度革新创造更大发展机遇,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国家发改委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的资源禀赋,统筹把握好“破”与“立”的节奏和力度,持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丰富转型金融工具

金融支持碳减排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0%左右,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5万亿元。

“过去几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绿色债券市场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介绍,但到目前为止,绿色金融基本上支持的是所谓“纯绿”或接近“纯绿”的经济活动,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尚未得到足够支持。因此,建立转型金融政策框架非常重要。

转型金融是指在经济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为其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批准《G20转型金融框架》,首次就发展转型金融形成国际共识。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认为,发展转型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城镇化仍在推进,既要发展绿色产业,更要推进高碳行业低碳转型,转型金融可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宣昌能指出,发展转型金融首先要明确概念、制定标准、完善配套措施。转型金融是一种新生事物,要积极参与研究相关概念和标准。人民银行对转型金融进行了初步界定,其所支持的经济活动或者企业有四个特征:第一,对减缓气候变化有显著的贡献,对生态保护等环境目标无重大损害;第二,符合双碳目标和巴黎协定的减碳目标;第三,能效水平要达到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第四,对转型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要有预判要有预案。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表明,制定明确的转型金融标准意义十分重大。”宣昌能强调,人民银行牵头开展的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坚持先立后破,首批覆盖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四个领域,主要考虑到这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下一步将积极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尽快出台和落地实施。

“要丰富完善转型金融工具,目前已经推出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未来要继续创新股权类融资工具、证券化产品、保险和担保等风险管理工具。”宣昌能说。

马骏也指出,碳中和进程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是多数高碳企业有意愿,但还不知道如何向低碳转型,包括确定合适的减碳技术、科学设定碳减排目标、进行碳核算和披露、使用转型金融工具等。

马骏建议,未来人民银行可以考虑借鉴“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经验,设立“转型金融支持工具”,为符合要求的转型活动提供低成本的融资。

关键词:
相关文章
今年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加

今年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加

  3月28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2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原煤产量456亿吨,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2更多

2023-03-30 10:18:05
3月第三周天津市煤炭价格整体趋稳

3月第三周天津市煤炭价格整体趋稳

  据天津市市场运行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第三周(3月13日-3月19日),天津市煤炭均价为732元吨,环比持平。本周市场价格整体趋稳。煤价以波动更多

2023-03-30 09:54:33
3月第三周陕西省煤炭均价微跌

3月第三周陕西省煤炭均价微跌

  据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显示,3月11日至3月17日,陕西省煤炭均价15958元吨,环比下跌12%。其中:烟煤15063元吨,环比下跌13%;更多

2023-03-30 10:16:55
CCTD:煤炭价格见底了吗?

CCTD:煤炭价格见底了吗?

  近期煤炭市场进入传统淡季,下游采购意愿不强,产地及港口市场价格出现小幅松动,市场预期本周大企业外购价格或有小幅下跌,但昨日大企业更多

2023-03-30 10:07:50
中煤协:煤炭生产重心加快向晋陕蒙新等地区集中|环球视讯

中煤协:煤炭生产重心加快向晋陕蒙新等地区集中|

  3月28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2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指出,10年来,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深度调整,部分省(市)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更多

2023-03-29 11:03:14
浩吉铁路煤炭运输突破2亿吨

浩吉铁路煤炭运输突破2亿吨

  3月28日,随着满载8000吨煤炭的71453次列车从国铁西安局靖边东站缓缓驶出,浩吉铁路煤炭运量正式突破2亿吨大关,能源运输大通道作用进一步更多

2023-03-29 11:09:24
今年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

今年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

  预计今年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加,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增幅回落,进口煤进一步发挥调节补充国内煤更多

2023-03-29 11:15:27
“疆煤进宁”首列车在洗选中心装运成功|滚动

“疆煤进宁”首列车在洗选中心装运成功|滚动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鸣笛,3月24日下午17点20分,装满新疆煤的火车从洗选中心清水营洗煤厂装车站铁路转运线缓缓驶出发往黄骅港,疆煤进宁首列更多

2023-03-29 09:53:23
全球通讯!安徽省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整治

全球通讯!安徽省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整治

  安徽省能源局消息,安徽省聚焦重大灾害治理、重大风险管控等重点任务,于今年3月至12月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整治。  整治期间,将集中开更多

2023-03-29 09:56:05
煤炭保供如何防范产能过剩?中煤协:研究建立“弹性产能”机制 全球新视野

煤炭保供如何防范产能过剩?中煤协:研究建立“弹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及2023年市场走势预测。  煤炭市场现货价格向合理区间回归  2022年更多

2023-03-29 1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