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 >
云阳全县打造开放式大景区 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来源:重庆日报 2022-04-24 16:05:32

郑渝高铁通车在即,云阳喜迎重磅利好。

“高铁时代”的到来,在提速云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把云阳旅游,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联通区域,联动全国。更为紧密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提升云阳旅游的便捷度、辐射性以及影响力。

借此东风,云阳围绕“景区景点、全域全季”思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正致力于通过“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着力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全域融合

全县打造开放式大景区

“借道”腾飞——在云阳文旅委相关负责人看来,郑渝高铁的意义,不仅在于优化了云阳东出、北上的通道,更在于将云阳的文旅资源从三峡库区腹心带到了“前台”。

打开通道,为云阳加快共建大三峡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北鄂西南区域旅游合作先行示范区等,提供了更多可能,使其有更好的机会,主动融入国际国内旅游大市场。

事实上,以谋求区域间的融通合作为代表,融合,已然成为云阳旅游发展的核心关键词。

作为云阳旅游的老品牌、“金招牌”,龙缸景区正在融合发展中迎来华丽变身——

云阳龙缸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于一体,多年前便跻身重庆市百万游客俱乐部。

为进一步做靓这一旅游IP,云阳县以“找短板、促提升、保质量、见成效”为思路,列出45个整改提升项目,开启了龙缸景区的蝶变之旅。

补植绿化的游览步道、修葺一新的歇脚亭台……随着各项目的有序推进,一个设施更加完善、产品更加多样、融合更加多元的龙缸,新貌渐显。

从“景区美”到“全域美”。云阳描绘的旅游新画卷,不止在龙缸。

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方向,厚植“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生态优势,云阳提出推动全社会、全过程、全体系、全要素协同发展,构建“处处是景、全域风景”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全”协同,将全县3636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开放式大景区来规划打造,就必然要求文旅、城旅、农旅、商旅、学旅等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旅游价值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

在这张图景之下,云阳全面推进龙缸休闲度假组团、地质遗迹探秘组团、云阳寻根文化组团、平湖明珠风光组团、乡村农耕体验组团五大区域串点成线,有效推动旅游发展从单一景点景区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

同时,依托山水资源,精益求精雕琢龙头品质景区,集中力量打造世界恐龙之都、天下龙缸、张飞庙、三峡梯城、岐山草场、环湖绿道“六张名片”。

据介绍,目前,云阳已签约落地侏罗纪世界(中国)恐龙公园项目,3年内将建成集生态、原始、科技型及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的世界一流大型恐龙旅游产业园;清水旅游度假区获评市级旅游度假区,正在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张飞庙景区推出“佑见张飞”沉浸式演艺项目,高标准完成游客接待中心、三国文化体验馆、民俗风情街等配套建设,正在推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峡梯城景区的磐石城、三峡文物园等文物重点保护与利用工作有序推进;环湖绿道八大主题公园全面开放,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围绕这些新兴项目,云阳将突出世界恐龙之都定位,进一步强化渝东北一体谋划、捆绑推介,深耕成渝、陕鄂临边市场,布局华东、华北高铁市场,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区域性精品线路。

农旅融合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全域美,不仅在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旅游+”的深度融合,更是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

“土瘦石头多,天旱无水喝,养羊崖上跳,喂牛滚下河……”一首民谣道出了清水土家族乡曾经的窘迫。

这里地处渝鄂交界处,是云阳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虽然偏远,但这里却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阳龙缸的核心景点所在,被誉为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

依托资源优势,云阳在当地积极培育酒店、农家乐256家,打造土家名宴、名小吃4项,推出的农特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了开发一个景区、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如今,随着旅游饭越吃越红火,一首新的民谣也在当地传唱开来:

“景区内外摆小摊,小小生意养家当;就近务工人有岗,家家户户数钱忙;自主经营开农庄,农民变成老板娘……”

以清水为代表,龙缸景区带村扶贫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农旅融合,将生态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了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云阳县累计创成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单位59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打造农业产业园景区30个,年均举办“赏花、采果、观叶、戏雪”等农旅节会40余场次。成功打造集山水田园观光、民俗文化风情和特色农业体验为一体23公里长的“最美乡村大道”,推出泥溪农耕故土园、盘龙枣康源等农旅融合示范园48个。

坚持“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云阳接下来还将实施打造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凤鸣黎明村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支持凤鸣、盘龙等近郊乡镇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发展采摘业态和生态体验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农业产业园创建高等级景区,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和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打造盘龙青春村等一批示范示点。

文旅融合

以文促旅增添城市气质

生态和人文,是云阳的两个宝贝。在向山水要“颜值”的同时,云阳结合文旅融合,更要人文添“气质”。

三维文物、数字拓印、文物趣味彩绘……当有了可看、可听、可触的沉浸式体验,文物便不再冰冷。

在云阳博物馆数字展厅,以“朐忍风华”为展览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作为重庆区县级博物馆首个独立数字体验馆,展厅通过智能大屏、互动投影、三维动画等数字化手段对文物进行全方位展示,引得市内外游客广泛关注,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吸引了众多青少年。

在距今2336年的建县迁移与历史发展中,云阳累积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保护历史文脉,挖掘人文资源,云阳把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发展,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该县统筹整合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等特色文旅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系统开发。深入挖掘县域古堡寨、古建筑、古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建成三峡博物馆云阳分馆、非遗博物馆、张飞庙博物馆、彭咏梧纪念馆5个博物馆,推动文物保护与景区建设融合发展。

同时,加强文创力度。编撰出版《巴人密码》等系列丛书30套,创编展示历史人文的《彭家楼子》等精品演艺剧目百余个……

纵深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了旅游业的拉动、催化、集成作用。

2021年,云阳县共接待游客2184.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4%、18.3%,大旅游产业实现长足高效发展,连续4年登榜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链接>>>

“接二连三”促商旅融合

按照“以商带旅,以旅促商,商旅融合”总体思路,云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持续优化商旅配套体系。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以“夜游、夜购、夜宴、夜娱”为重点,高质量打造特色购物,建成酒吧夜市等特色商品街、步行街5条。

点燃旅游营销新热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完善旅游电商网点,建成淘宝特色云阳馆等销售平台,打造“面乡云都”等电商品牌5个,推出桃片糕、牛肉干等一批独具云阳记忆符号的特色旅游产品。

发展住宿企业1351家、床位数20916张。建成4个特色美食街,高中档餐厅1100余家。建有旅游厕所143所,建成城区大中型停车场38个、泊车位4520个。

“薪火相传”促学旅融合

利用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云阳按照“以文促旅,以旅促学,研旅融合”的理念,探索“旅游+教育”新模式,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初中阶段以县情、高中阶段以市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游特色课程体系。

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红色教育等资源,打造磐石城、凤鸣花千谷、彭咏梧烈士纪念馆等市县研学基地17处,完善升级“云阳文化研学游”线路,云阳成功获评全市首批“市级研学旅游目的地”。2021年,县内外万余名师生参与研学之旅,研学经济正逐渐成为云阳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相关文章
思南多措并举推进全域旅游 高质量发展

思南多措并举推进全域旅游 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思南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多措并举,积极构建一廊打通、两极拉动、三足鼎立、四面开花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更多

2022-03-10 16: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