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天智航收入大降亏损扩大 “中国达芬奇”科研型企业的商业化之路还很漫长
来源:第一财经 2021-04-12 08:36:39

天智航4月9日披露了2020年全年业绩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8%;实现归母净亏损超过5400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3000万元人民币的亏损幅度扩大。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77%,同比降低8个百分点。从业务结构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天智航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营业收入为1.1亿,营收占比为88%,毛利率为83.4%。

4月10日,中信建投发布了一份关于天智航公司专项现场检查报告,报告披露经现场检查了解,天智航2020年度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有两方面,一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医疗机构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新冠病患的收治及防疫,其他病患减少了就医频次,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采购招标、装机和使用都受到影响,销售数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公司主要产品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临床应用处于市场推广初期,报告期内公司直销模式下销量较上期下降幅度较大,导致营业收入有所下降。

科研型企业的商业化之路

2020年7月7日,天智航登陆科创板,成为国产手术机器人“第一股”。上市一周后,股价就从上市当天的86元暴涨至141元的高位,涨幅接近翻番。不过此后股价一路下跌,截至4月9日收盘,天智航股价仅为31.57元,较上市首日的收盘价下跌超过六成。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督导工作指引》第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 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亏损或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情形的,保荐机构需要对其进行专项现场检查,并上报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信建投建议天智航应根据疫情的情况合理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加强公司核心产品的应用推广工作,提升营业收入规模、防范相关经营风险,并针对公司业绩下滑的情况做好相关信息披露工作。

天智航在科创板上市时的定位是一家科研型的企业,并获得了包括美国强生等公司的支持。去年11月,该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款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并已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进入创新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阶段。这款产品目前在国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

尽管在研发专利、技术产品创新等早已处于行业内国际领先,先后实现了多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产品注册并开展了常规的临床应用,被业内誉为“中国版达芬奇”,但该公司仍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

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开发出了全球知名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并开拓了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市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主要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目前在亚太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台湾等地的销售占到了全球销量的六分之一左右。

中国市场的成长空间还很大,以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为例,在美国,每1000万居民中的渗透率就达到了112台,而在亚洲,每1000万人的渗透率仅为3台。投资人认为,手术机器人肯定是未来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趋势,能够提升手术的精准化和标准化。

“手术机器人肯定是未来的投资方向,中国像天智航这样的企业其实都不错,但是要盈利还是需要时间,就连达芬奇这样的机器人公司也才刚盈利没几年。”一位国内专注于医疗领域的投资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跟风”卡了创新的脖子

有研究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跟风”。“大方向都是让欧美来主导引领了,但是我们的医生和欧美医生的培养路径不同,他们有自己的临床技巧和方法,别人的鞋,我们穿肯定别扭。”同济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人员齐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拥有巨大的空白,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将成为一个颠覆性的技术,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使用机器人真正解决临床医生的痛点。”齐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手术机器人的使用过程仍然较为复杂,整个过程仍需要医生的参与和辅助,虽然机器人可以完成一些标准化、程序化的操作,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需要继续提高才能与比临床医生操作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此外,手术机器人市场应用现阶段尚存在规模化不足、价格高、使用准备流程复杂、医患对机器人辅助手术认知尚待提升等因素制约,手术机器人产品想要得到市场和用户认可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培训所需的设备资源成本以及产品标准以及法规政策的制定也成为阻碍国内手术机器人发展的瓶颈。

不仅仅是天智航这样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初创公司会碰到类似的问题,针对外科和介入治疗领域的大型手术机器人公司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临床治疗系统副总裁浦峥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大的挑战是上市注册,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技术产品,我们还需要时间以及更多的数据,来获得监管的认可;另一方面的挑战来自于国内缺乏机器人相关产品准入标准,需要药监联合各企业和专家尽快建立。”

有统计数据估计,到2027年,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的价值将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销售来自中国市场。过去几年中,中国已经有超过30家从事手术机器人的医疗设备初创企业获得融资。

齐鹏认为,鼓励创新最关键的是在领域里需要有良性竞争,现在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因为目前大多数的手术机器人方案都是根据国外临床需求和技术方案来论证的,无法完全解决国内医生手术过程中的临床痛点。”齐鹏表示,这在未来将成为工程界和医学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章

明达资产去年7只产品最少亏损15% 2只严重跌破净值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5日讯(记者 李荣 康博)受A股市场大幅回调影响,去年私募基金赚钱难度增加,即便是百亿级私募明达资产也举步维艰。Wind更多

2019-02-15 08:52:41

远策投资11只产品去年无一只获得正收益 亏损幅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0日讯 (记者 李荣 康博) 面对疲软的A股市场,2018年私募基金业绩下挫成为家常便饭,而股票策略型基金更是首当其冲。更多

2019-02-20 16:36:14

蔚来去年净亏近百亿 上海项目被叫停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洋 濮振宇)蔚来给刚刚过去的2018年交上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3月6日,蔚来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年度未经审计财更多

2019-03-07 10:10:13

朴新教育净亏损持续扩大 外延并购模式盈利要待何

■本报记者 李乔宇见习记者 段倩男近日,朴新教育发布2018财年四季报及全年业绩。Wind显示,公司2018财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 28亿元,更多

2019-03-08 08:47:15

爱奇艺2018年亏损83亿 与京东合作导流付费会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3月20日综合报道 近日,爱奇艺发布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份全年报,年报显示爱奇艺全年经营亏损83亿元,同比扩大110%。同时更多

2019-03-20 09:17:27
小牛电动上市后首份年报就亏损  公司何时真正实现增收增利的“双赢”

小牛电动上市后首份年报就亏损 公司何时真正实

小牛电动上市后首份年报就亏损 股价长期破发为哪般小牛电动自上市以来,尽管营业收入在增长,净亏损幅度在收窄,但众多投资者所关注的核心更多

2019-04-02 08:26:30

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77亿元 乐视网暂停上市

■本报记者 向炎涛几乎没有悬念,乐视网净资产没能在年报中转正而不得不走向暂停上市。4月28日,乐视网发布2019年度一季度报告显示,业绩更多

2019-04-29 09:06:09

华谊兄弟上市十年后出现首次亏损 2018年净利润

北京商报讯(记者郑蕊)如今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披露期已临近尾声,在影视领域,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时,已有17家影视上市公司正式对外发布年更多

2019-04-29 09:15:17

达意隆今年一季度已亏损803.06万元 公司扣非净

■本报记者 赵琳 见习记者 林娉莹上市十一载,达意隆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日前,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已经完成对全资子公司深圳达意隆包装更多

2019-05-16 16:36:20

达芙妮2018年度营业额同比下滑20.8%第4年亏损

曾经在国内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鞋履品牌达芙妮,近段时间又引来一波关注。不过很可惜,这次可不是什么高光时刻,而是因为糟糕的2018年度财务报更多

2019-05-21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