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山川满目春,万物生长有力量。
时下的合肥,种质资源普查渐次铺开,全面摸清资源家底,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携手吉林农业大学,打造“中国菌物谷”;建设智能育种加速器平台,抢占种业科技制高点……“种业之都”的“苗头”正突破而出,茁壮生长。
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保种、护种、育种、引种、用种“五种并进”,打造“种业之都”……合肥步履铿锵。
翻山越岭“寻宝”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
翻山越岭,爬坡过坎。
眼下,庐江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千和正带领普查人员处处“寻宝”。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来,我们共登记农作物品种56个,征集到种质资源46个,特异资源有王井水芹、省沽油(百花菜)。地方老品种资源不断大量流失,普查与收集工作责任重大,现在不保护可能以后就丧失了!”
没有种质资源作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能凭空育出新的品种来。
“这几年,我市持续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全市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及主要性状等基本情况,掌握变化情况与趋势,抢救性收集和保护一批。”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我市共提交地方农作物珍稀名优特色种质资源206份;畜禽、水产、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正在推进中。
“我们园艺所建有常规库,原有4000份种质资源。通过普查又从合肥以及其他地市搜集了不少。我们将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明确优良特性,开展新品种培育。”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严从生说。
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让新品种选育有“苗头”性资源支撑,合肥正在奔跑。
值得一提的是,2月26日合肥市政府与吉林农业大学签署菌物科研合作框架协议,打造“中国菌物谷”,建设菌物种质资源库。
未来,这里将保藏5万份菌物种质资源,成为选育和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物新品种的源头。
打造种业“航母”
诞生了中国种业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三个第一股,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居国内领先水平……
盘点“家底”,合肥种业基础条件良好,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丰富,种业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云集,发展现代种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
一粒小种子,蕴含大科技。
打造种业之都,抢占种业科技制高点,绝非敲敲锣打打鼓可以实现的!
路径在哪?合肥已在谋划。
优化种业发展布局,按照工业化思维、集群化理念,构建“两谷”、“两中心”、“两园”、“三平台”,开创“双谷联动、两中心呼应,二园共建、三平台支撑”的合肥现代种业发展新局面——
未来四年,合肥将打造“智慧农业谷”和“中国菌物谷”;打造“大蜀山种业创新中心”和“环巢湖种粮一体化示范服务中心”;依托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打造庐江郭河种业产业园,依托长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长丰吴山种业产业园;创建“先正达集团作物科学(合肥)创新中心”、建设中科院“AI(人工智能)育种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平台;省市联动共建“安徽省生物育种创新平台”。
打好种业翻身仗,科技是关键。当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合肥汇聚有一批科研机构、种子更多
2022-03-16 14: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