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 4 个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在去年年底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深圳、北京和上海。
按照深圳统计局本月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深圳在 2017 年增加了 62 万的常住人口,达到总量 1252.83 万。增量比其他 3 个城市都大。
与此同时,上海、北京的常住人口迎来了 40 年来的首次同时减少。这两个大城市还有一个共同点,去年都公布了新的城市规划,要控制城市规模、常住人口数量。
北京市在 1 月份公布了 2017 年末常住人口数据,总量为 2170.7 万人,比 2016 年年末少了 2.2 万人,下降 0.1%。上一次常住人口同比减少还要追溯到 1997 年。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称,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北京常住人口的增速、增量双双下降,下降的幅度也越来越大。
她还谈到另外两点原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去年年底,北京开始整顿各类市场、群租房等场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被清退。
这和北京控制城市规模有关。国务院去年批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要求 2020 年常住人口控制在 2300 万人以内,2020 年后长期稳定在该水平。
至于上海,去年年底的常住人口为 2418.33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37 万人。和北京相同的是,这是上海过去 40 年第二次常住人口减少,上一次是在两年前,也就是 2015 年。
上海 2015 年年末的常住人口为 2415.27 万,同比缩减了 10.41 万,影响较大的是外来常住人口占比减少。当时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所长郁鸿胜总结的原因包括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群租房和违章建筑的整顿。2016 年上海又增长了 4 万多常住人口。
去年年底,上海公布了和北京相似的城市规模控制计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给上海设下了 2035 年常住人口 2500 万人的上限。这意味着还剩下 82 万人的增长空间。
深圳作为较为年轻的一线城市,常住人口虽然持续增长,但也面临着户籍人口在常住人口占比过低的问题。深圳过去也在放宽入户限制,增加入户的规模。2016 年深圳户籍人口增加 49.8 万人,该年年末深圳户籍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比例较上一年增加 2.79 个百分点。
和深圳相同、在常住人口数量上还在增长的,还剩下广州。广州统计局暂时还没有公开 2017 年年末的常住人口数据,但总体趋势可能还是在增长,2016 年年末的常住人口为 1404.35 万。广州的房价低、户籍准入门槛也较低,被认为是广州吸引人口流入的优势。